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2014年5月電子報

編輯弁言
  伴隨著梅雨季節,時序來到「小滿」,意味著稻穗也要開始結實飽滿。藝術生活學科中心這個月舉辦了視覺藝術-音像藝術工作坊,扎實的影像修復課程讓種子教師們滿載而歸。表演藝術方面,Art from Life Team教師來到北投七一園區,拜訪進駐在這裡的表演團隊,進行深度的交流。此外,本學期的重頭戲-推動全國教師專業知能成長研習,也在國美館舉行囉!首先登場的是「都市偵探」教案分享,六月還會在台南及台北各舉辦一場,千萬別錯過。話不多說,趕緊來瞧瞧這個月還有哪些精采的活動吧。
本月紀事
5/15 藝術生活學科103年度「都市偵探」研發教材影片拍攝會議

褚天安老師說明教案想法

5/19 藝術生活學科103年度「生活樂器劇場」第二期教學教案研發工作會議


5/19 藝術生活學科103年度「生活樂器劇場」教學教案
    研發小組暨種子教師工作會議

結合視覺藝術、應用音樂及表演藝術的「生活樂器劇場」教案,
6/10將於師大附中進行發表唷!

■「生命影像與音樂人生徵選活動」評選會議
由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藝術生活學科中心及音樂學科中心共同舉辦的「生命影像與音樂人生」徵選活動,邀請老師、學生們透過影像及音樂,探索、體驗生命內涵。徵選結果,請見生命教育學科中心網站。


5/34 藝術生活學科103年度種子教師培訓研習
    音像藝術工作坊
兩天的音像藝術工作坊以影像維護為主題,透過南藝大正在進行的各類影像修復專案,了解影像維護的意義。此外,老師們也實際動手修復家中的VHS、認識各類影音記錄器材,思考如何應用在課程設計中。
工作坊的老師們與南藝大曾吉賢老師合影

井迎瑞老師親自示範VHS修復程序

老師們將家中的家庭錄影帶帶來工作坊修復

黃瑴恒老師講解膠片攝影機的結構

5/20 藝術生活學科103年度種子教師培訓研習
    表演藝術-Art from Life Team工作坊
五月的Art from Life Team工作坊,由葉子彥老師帶領種子教師們參觀復興高中藝術大樓劇場,介紹劇場空間運用,並參訪位於北投區的七一園區,認識藝響空間網計畫,與園區內的黑門山劇團、光環劇團、狂想劇場和台南人劇團進行交流。
葉子彥老師帶領工作坊成員參訪劇場內部

七一園區的夥伴分享校園閒置空間的使用


黑門山劇團的老師帶領大家做簡單的表演練習

5/23 藝術生活學科103年度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中區 都市偵探
本次研習與台中國美館合作舉辦,「都市偵探」教案的研發老師們在美術館空間中,分享教案的發想經過,並由來自花蓮、台南、台北的老師分享教學心得。歡迎有興趣的老師們加入有趣的「都市偵探」第二期教案唷!

蕭文文老師帶領大家記錄下美術館中的線條,做肢體的律動

花蓮玉里高中的黃俊仁老師分享學生進行的協天宮微旅行

在各校漂流的都市偵探檔案重新聚集在國美館的研習現場

藝術生活學科103年度「都市偵探」教案教學影片討論拍攝


建國中學劉美芳老師分享教案執行歷程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103年度種子教師培訓
    視覺應用攝影藝術工作坊
本學期由沈昭良老師指導的攝影藝術工作坊圓滿結束囉!學科中心下學期也會有攝影課程的安排,敬請密切注意!

老師們與沈昭良老師合影



■音樂劇應用在藝術生活科之展現-戲劇音樂美術的集合體
  《古典也可以青春》花蓮高中102學年度音樂劇展演
文字/李冠儀
本文圖片皆為筆者拍攝
發想:將每班以班為單位分成不同組別,讓學生參與演出,不只有演奏而已,而是共同企劃一個音樂表演,進一步讓學生也參與到音樂製作的流程與音樂行政部分。學生在獲得充分的音樂史知識與舞台表演的實例後,讓學生在音樂史中挑一段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歷史故事或是音樂知識中的樂器介紹。

分組介紹:
音樂史組 - 將老師講過的音樂史部分 (此次音樂劇表演的音樂史介紹為西洋音樂史中巴洛克至浪漫時期),仔細探究,找出一個大家能夠認同的音樂家,找尋其資料報告給同學聽,並從正史或野史當中找出適合的音樂家故事,分享給班上同學(此時老師對其更正與講解非常重要,以免之後的演出有誤)

音樂表演組
讓已經會樂器的同學從此音樂家中的曲目找出適合演奏的樂段。並進行排演練習。
場佈組
讓有美術專長的同學進行劇場佈置,需先畫出劇場佈置圖,再討論出使用佈置的媒材與分工。
音響組
研究現場的燈光與所有擴音設備,與舞台升降幕機械操作,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攝影組
負責各班當天演出拍攝,與討論時的側拍,並將所有工作人員得名單負責放置在當天會場PPT上,以及各班有任何演出時的備註或需要的音效,依演出時需要撥放在投影機上。
場務導演組
將同學們報告的音樂史,編寫成劇本,並有明確清楚的台詞讓演員能夠先行背劇本並指導演出,場務導演組亦需要幫忙當天每班所需場務任務,例如移動麥克風,幫忙現場音樂演奏人員接上喇叭線等(台上部分)
從音樂劇出發並與其他科跨科合作:
與家政科跨科合作服裝與服裝製作。預計來年可以和國文科合作,製作音樂劇腳本;與美術科合作製作舞台布景之裝置藝術
服裝與化妝部分與家政科跨科合作


209班同學剛好班上有胡琴與提琴,於是在演出上就讓學生用虛構的台灣浦島太郎的奇幻漂流,借由浦島太郎漂流到歐洲的小國家展開中國弦樂器與西方弦樂器的擂台大賽。藉由劇中也可以讓同學們充分認識這兩種弦樂器。

增進學生間的情感,並加強團隊合作能力。

學生自我設計海報,從舞台布景、宣傳、服裝、內容開始設計。

有能力的學生、透過音樂劇提升自己所學的樂器、也讓同時間學生能力的差異化變成演出分工的優點。



展現出不同舞台效果

從此次的音樂劇中的教學經驗發現,其實在演奏與欣賞間有一個更好的教學方法,那就是舞台。從舞台中學生找到了他自己在劇中或不同的工作中的定位,在這個定位中生動的展現他自己的才華,即使是一個不起眼的場務同學也是讓一個劇能夠流暢出色的關鍵,有些同學害羞不敢登台,卻可以把後場的燈光音響理得非常流暢,在劇中不但同學們學到了音樂劇的演出及音樂幕後甚至行銷部分,更重要的是他們把所學也介紹給其他同學,透過這場展演,讓所有學生也加深他們對當中音樂史的印象,在一場劇中同學們也展開以班為單位的不同較勁,這是單一考試中無法展現的,那就是團隊合作與溝同、執行力。來年希望越來越多科目可以跨科來參加,這次有家政科的服化妝支援讓演出增色不少,並會把去年優秀的學長在找回來,在課餘時間分享不同的經驗。

兩廳院藝文線上分享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我的專業是評論人/樂評觀點
陳漢金 夠廣博 才能有深度
文字 李秋玫

「即使是寫了那麼多樂評,我仍不自稱自己是樂評人。」

在與音樂學者陳漢金的訪談過程中,這句話不僅一次地從他口中道出。一方是謙虛之詞,但更多的是點出了當前台灣音樂評論的困境。報章雜誌中,不乏稱自己為樂評人、甚至資深樂評人者,但嚴格檢視文章,常不是淪為為節目作宣傳,就是以很大的篇幅介紹,接著僅僅以蜻蜓點水作結束。真正擲地有聲的,實在屈指可數,而這些少數具有評論能力的專家們,卻常常因為忙於正職而無暇兼顧。

「事實上國外的評論人是專業又專職的。」陳漢金說,他們受雇於報刊雜誌,主要的工作就是評論,而且有相當的稿酬。「回到歷史,優秀的評論家如白遼士、德布西,他們因為作曲無法餬口,於是就去寫評論。十九世紀在法國寫評論報酬很高,他們甚至可以靠評論的收入養家,進而回來創作樂曲。」因此要讓評論獨立出來,現實的問題也不得不考慮。

然而國內評論的制度並不健全,就連陳漢金自己也一樣在這其中拉扯。從法國回來之初是被動地受邀寫評,之後適逢台新藝術獎開辦,在擔任觀察員期間,則是「被迫」頻繁地寫。多年撰寫下來,固然已累積經驗與數量,卻坦承自己就像開車一樣,往往開得順了之後又得停下來,下次再開又得重新啟動。加上他將寫評論看得很嚴肅,謹慎之餘,寫一篇評論總是要花掉很多時間。

音樂評論基礎要既廣且博

音樂評論有跟其他領域不同的地方,但也某些部分是一致的。基本的素養、理論都必須要了解之外,由於音樂的領域太廣,各種樂器吹拉彈唱、不同時代的風格,學問也很多,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夠廣博」。陳漢金解釋:「每位音樂學者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但這作為一個評論人卻是不夠的,因為要面對的音樂是千變萬化、各式各樣都有。」因此,並非有音樂專長的人就能夠寫樂評。當然,受過音樂專業訓練的人,只要肯從做中學,必定可以慢慢培養起來。

好書推薦

書名:耳朵借我
作者:馬世芳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簡介:「一首歌也可以是啟蒙的神諭,一張唱片也可以是一樁文化事件;一個音樂人不但可以是藝術家,更可以是革命家、思想家。」──馬世芳

  從太陽花學運遙思禁歌〈美麗島〉、兩岸不同風景的「滾石三十」演唱會、源起七○年代的「小清新」風潮,到獨立樂團、〈島嶼天光〉等民運歌曲如春筍冒芽而生……一個時代下,這種種從「聲音」外擴而成無數繽紛回聲的萬千世界,透過資深樂評人馬世芳的耳朵記錄,盡收《耳朵借我》這座文字雕堡之中。

  《耳朵借我》收錄2011年以來,馬世芳在台港中專欄集結的三十餘篇文章。〈輯一〉從人民運動入題,以厚實的思維剖析時代的聲音;〈輯二〉漫談台灣音樂人數十年間向世界輻射出前所未見的音樂盛況;〈輯三〉溯源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橄欖樹〉、限定版唱片、卡帶AB面……;〈輯四〉回到作者個人樂迷紀實:「那天晚上,他們是地球上最偉大的搖滾樂團」。

  從無名樂室裡一曲曲播送的啟蒙材料,到兩岸青年一代代背誦傳抄的地下經典,在這座「聽大聲音見微、由小聲音知大」的文字雕堡裡,我們得以藉由一段口白、一張唱盤、一捲卡帶,甚或某時某地某一席話,再次注視那些撐起這時代一切細微末節的簡單事物。作者馬世芳豐富的樂史知識與精鍊的文采交融,溫文處教人駐足,激動處喚醒沉寂的心緒,令人不禁跟著走進他的世界,打開了耳朵──Lend me your ears。請把耳朵借給他,讓他帶領你,再次聆聽那些美麗而熟悉的歌曲……

藝文連結
       故宮博物院電子報
       新舞台-節目資訊
       文建會電子報
       台北市立社教館
       國美館電子報
       中正文化中心
       北美館活動表
       文建會文創產業推動服務網
       國立歷史博物館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藝教館-表演與展覽
       表演藝術聯盟
       台北當代藝術館
       公視-表演打天下
       松山文創園區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建議
若您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下列方式與我們連繫,感謝!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
電子信箱:hsnu.artcenter@gmail.com
聯絡電話:02-2707-5215 #173
傳真號碼:02-2709-8023
通訊地址:10658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3號(國立臺灣師大附中)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網站:https://site.hs.ntnu.edu.tw/artcenter/
藝術生活學科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rtsandlife

備註
    本電子報所轉載之連結內容,其圖、文著作權均屬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敬請來信告知,學科中心將立即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