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2018年3月電子報


課程預告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臉書社團」成立,歡迎藝術領域老師加入
學科中心最新研習訊息、主題課程、教學資源分享都在這兒!

107年度跨領域課程設計暨領綱導讀全國教師研習:當表演藝術遇見生命教育(4/17)
本次研習透過課綱導讀、實作案例分享及提案工作坊,邀請生命教育科及藝術生活科-表演藝術類教師共同探究跨領域課程的設計方法及內容,並於當日邀請全國有興趣發展跨領域課程的老師,一同加入學科中心56月份「生命教育-表演藝術跨領域課程進階工作坊」,將課程模組帶回各校使用。
報名請洽教師在職進修網,課程代號2389384

本月紀事
107年多元選修課程共備小組前置作業會議   3/2

107年素養導向部定必修課程共備小組工作會議   3/2

107年種子教師課程小聚培訓-素養課程的想像與設計   3/12



■藝術生活科跨領域課程小組(表演藝術、生命教育)工作會議  3/13

■藝術生活科校定必修課程共備小組工作會議   3/16

■藝術生活科素養導向部定必修課程共備小組工作會議   3/19

好書推薦
書名:經典設計的誕生:設計品牌THE的不敗創意學
作者:水野學、中川淳、鈴木啟太、米津雄介
譯者:林詠純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7/10/25

書籍介紹
本書告訴我們:
•破除現代設計的盲點,提倡機能設計與裝飾設計的平衡,重新定義商品的「基準值」
•因為困在誤解之中,忘記設計本質,世界上才會有這麼多「無用」的設計
•設計與創新,需要的不是靈感不是天分,而是知識和歸納的能力
•創造經典需要跨領域才能:不只產品設計、不只產品管理、不只企業經營
•用歸納總結出方法,用人天生的生物特質理解需求,再用彈性的思考方式串聯工廠與通路,THE教你只賣一種東西也能收伏千百種顧客的法則  


藝術生活教師教學意見交流表單
您是藝術生活科教師嗎?有任何教學現場相關意見及經驗,歡迎與我們交流。

藝文連結
■       國美館電子報
■       北美館活動表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       表演藝術聯盟
■       公視-表演打天下
■       松山文創園區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建議
若您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下列方式與我們連繫,感謝!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
電子信箱:hsnuartcenter@gs.hs.ntnu.edu.tw
聯絡電話:02-2707-5215 #173
傳真號碼:02-2709-8023
通訊地址:10658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3號(國立臺灣師大附中)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網站:https://site.hs.ntnu.edu.tw/artcenter/
藝術生活學科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rtsandlife

備註
    本電子報所轉載之連結內容,其圖、文著作權均屬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敬請來信告知,學科中心將立即處理!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2018年2月電子報

學科中心敬祝新的一年心想事成!



本月紀事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107年推動教師專業知能成長研習-攝影與文學臺灣 2/7



教師專欄
高中藝術生活教學單元 「都市偵探」—博物學方法探討之二—說法
文/秀峰高中 褚天安



對於擴展現代知識的貢獻,德意志人大過基督教世界其他人加起來的努力 - George Perkins Marsh (1801-1882)


雲海上的旅人,1818David Friedrich

德式浪漫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因其友耶路撒冷(Karl Wilhelm Jerusalem)之死而動念寫出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後,忠於自我感覺的旋風狂飆在帝國內外,當1802年Alexander von Humboldt登上6000多公尺的Mt. Chimborazo時,樂聖Beethoven正在維也納為聽力衰退所苦,屢次想要自我了斷,但是仍克服自身缺陷,隔年在砲火聲中寫出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拿破崙雖然打著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自己卻變成皇帝,而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Franz二世退位後,反而產生更多國王,「君權神授」的觀念仍然牢牢地深植在每個看似開明的君主內心裡,在這個自由與封建思想相互激盪的時代,上述三人從「羅馬人」變成普魯士人,雖然法國作家Voltaire酸它們「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但是這個曾發動「十字軍東征」的鬆散偽羅馬帝國,以「收復耶路撒冷」之名,在長達兩百年的「聖戰」裡,寫下了一篇篇羅馬的/浪漫的(romantic)騎士們(其實是一群身份各異、混雜的烏合之眾)的冒險故事,直接影響了歐洲中世紀的政治、經濟、文化,龐大商業利益讓地方領主有能力推動科技與文化,例如義大利的Medici家族催生了文藝復興,爾後的Habsburg家族更是影響歐洲品味數百年之久。

那場聖戰與歌德的思想聖戰都因為「耶路撒冷」而開啟了一段狂飆之旅,並藉由複製科技的革命而影響世界,「雲海上的旅人」也簡直就是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肖像畫,具體呈現時代精神——旅行、親身經歷、崇尚科學、熱愛自由與自然,於是乎德意志地區就這麼塑造出一個屬於「羅馬/浪漫」的虛擬概念,由於中文音譯,導致今天我們以為那只是個溫馨、溫柔的幸福風格,其實浪漫主義並無明確定義的藝術風格,而是一種時代精神,事實證明這種時代精神深深影響德意志人,也影響了世界。

註1:19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滅亡有點像是蘇聯崩潰,產生一大堆「巴爾幹小國」,其中最強大的兩個為普魯士王國與奧匈帝國,浪漫主義就是以普魯士帝國為中心展開的時代精神運動,影響深遠,至今不墜,其實它並沒有具體的定義,因此必須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來交代,才能逐漸理解其意義。

當博物學遇到浪漫主義

上一期的結尾談到台灣社會的現代美育發展基本上是從「官辦美展」開始,整個社會欠缺經歷形塑浪漫主義的自由研究文化,也沒有產生自由與民權的辯證就直接進入「登龍門」的競爭場域模式,難怪當年黃土水從東京留學回台曾在報上投稿,語重心長感嘆:「台灣展有如巡行遊街的神輿」,這種心情就像今天我們仍在對抗考試領導教學的弊病。

Mendelssohn旅途上的寫生

石川欽一郎也曾呼籲:「觀念上,學生對待老師有個傾向,就是若非入選文展的天才,即使是優秀的老師也不受歡迎,這就是將天才與教師混淆了。畫家與教師各有長處,如果因為教師畫不出偉大的作品便貶低他,這是犯了大錯。在西方,不是畫家的繪畫老師非常多,他們的學問與教授方法比天才畫家更受到重視。」(臺灣日日新報:1924/01/31)

19世紀的歐洲正是一個有錢有閒但是有浪漫精神的「紳士科學家」、「紳士藝術家」、「紳士探險家」們在帶領社會對抗封建/保守的宮廷/教會體系的時代,走出安逸的豪宅莊園,踏上未知的旅程,採集、解剖、紀錄自然的方法逐漸擴大到社會人文,民間故事、民間音樂、社會事件被大量記錄下來,甚至個人的內在世界也被開始探索。遊歷就是學習,Mendelssohn在20歲時獨自去英國旅行,出發前他父親即叮嚀他要「仔細觀察每個國家」,他筆記裡對英國人的生活描述足見證明了他的觀察力:「英國人的安逸是我生平所見最懶散的生活方式,他們通常十點起床,走進溫暖的小房間...煤炭爐的火苗燒著沸騰的水,餐點也已擺好,每樣東西都擺在適當的位置,然而他們的視線卻急迫地盯在報紙上,瀏覽著社論、新聞、訴訟、警方報告和各式各樣的社會醜聞」,他雖然是音樂家,但是旅途中的速寫再現所見一樣精彩,觀察並記錄的習慣顯然在其教育養成過程中成為素養,不過他畢竟是上流社會子弟,接觸的社會階層比較高級,如果要知道當時倫敦的底層日常生活,我更推薦Charles Dickens(1812-1870)的「非商業旅人」,描述巷弄裡的日常生活,用文字再現場景的功力不輸專業畫家。

非世家子弟如果也想遊歷見世面,加入軍旅(如同十字軍東征)是個好主意,台灣現代水彩風景畫之父石川欽一郎曾以新聞雜誌通訊員身份從軍,並跟上期提到的山本芳翠成為同事。英國現代水彩風景畫之父Paul Sandby(1731-1809)是英國皇家陸軍繪圖師,爾後參與創始皇家藝術學會,他們的繪畫素養皆不是來自學院,而是來自野外實測。

教育部的「先壯遊再升學」方案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
1859年美國畫家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完成巨作「安地斯山脈之心」(Heart of the Andes),畫中景色都是他追隨Alexander von Humboldt當年在南美洲調查的路線,實地走一趟後的取材,他曾計畫將這幅畫送到柏林讓時年89歲的老人家一賞「六十年前令他欣喜的風景」,可惜當這幅畫完成時,偉大的博物學家正巧在幾天前過世。

Frederic Edwin ChurchHeart of the Andes1859油彩168 x 302.9cm

19世紀的藝術並非只有法國印象派、宮廷與拍賣場上貴婦的藝術。例如英國的John Ruskin(1819-1900),一位典型的浪漫式博物學家,深深啟發William Morris (1834–1896),後者的「工藝美術運動」,又影響了現代設計學校包浩斯(Bauhaus)。
就像Humboldt認為地球是一個整體,自然萬物互相聯繫,人文藝術的探討其實也該向博物學家的方法取徑,用跨領域、重視連結、深入戶外的觀看方式填補被我們的藝術教育所忽略的部分。

藝術生活豐富的社會,一定也是經濟大國,其中博物學家確實扮演著關鍵角色,至少有兩個具體因素:
1.反思科學對自然的破壞
2.研究方式的多樣性

這兩者不僅在科學上發人深省,更在社會與藝術上產生很多啟發。

John Ruskin:阿爾卑斯山上的石塊(Fragment of the Alps,1854–1856),水彩13x19.5cm


從考現學到生活學



如果說William Morris是英國人的國民生活導師,今天在英國家庭裡,男主人如果不會木工手作等就不算個好男人,那麼日本人的國民教師則是今和次郎,接下來我要用今和次郎的啟發作為「說法」的總結與「做法」的開端。

在台灣方興未艾的「路上觀察學」始於吉田謙吉(註2)與今和次郎的「考現學」,今和次郎1912年從東京美術學校圖案科畢業後即加入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1875-1962)的白茅會,參與調查日本農村民家建築與生活(民俗學源自人類學,人類學正是從博物學發展出的學科)。之後成為早稻田大學建築科講師,並持續參與日本農家屋舍的田野調查,著有「日本の民家 田園生活者の住家」,是日本人住宅研究的先驅。

第一次考現學展覽,新宿紀伊國屋書店,1927

1923年關東大地震導致東京幾乎夷為平地,在漫長的重建規劃過程中,災民們得先擠身於臨時住宅裡,生活品質瞬間倒退,今和次郎與吉田謙吉等人在銀座成立「克難屋裝飾社」(バラック装飾社),義務協助災民設計店鋪招牌、美化住家空間並活絡日常經濟,在長久的博物學式調查實踐中,醞釀出「考現學」的想法。1925年出版的「銀座街風俗」為第一本考現學專書,1927年在新宿紀伊國書店舉辦「考現學(しらべも)の展覧会),這是「考現學」名稱的首次公開,並逐漸形成社會影響力。



1930年與吉田謙吉共同出版「考現學」,確立了考現學的定義、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等於創設了一門學科。

考現學對現代日本的建築、生活美學、服裝設計、都市景觀、乃至於文化產業皆有深遠的影響。

註2:吉田謙吉(1897-1982)。日本建築史學者藤森照信認為最早的考現學文獻是1924年吉田謙吉發表於「建築新潮」雜誌的「東京克難招牌之美」。吉田謙吉也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圖案科,是今和次郎學弟,活躍於舞台設計與電影導演。

考現學的基本方法如同考古學,只是調查對象從人類過去的遺跡換成既視的日常生活,就像浪漫主義時代的博物學家從自然中看到隱藏在表象之下的連結與關係,穿透表象,看見真正的事實有助於社會進步,也絕對有助於美感素質的提升。

考現學的研究範圍與方法(褚天安整理)
3:佐藤卓曾解釋過這個概念對設計者的意義。「解剖」通常是對生物進行的行為,這裡則是對人類製造的量產品進行。人類日常生活常見的事務,在20世紀後半急速發展下,技術不斷累積,第一線的人員更迭輪替,現在恐無人能夠全盤掌握瞭解事物的來龍去脈,所以必須檢視物品的由來,加以記錄,透過這個過程以明白事務全貌,並改進的認知與設計。
研究範圍
與人類行為有關的事情
與住宅有關的事情
與服裝有關的事情
其他
研究方法
觀察
紀錄
採集
解剖(註3
統計
分類
命名


今和次郎考現學系譜
時間軸
戰前
戰後
事件
日本民俗學
考現學
路上觀察學會
日本生活學會
重點
透過民間傳承探討生活變遷,闡明民族文化。
現代生活的博物誌
狗屋、湯瑪斯、阿部定、人孔蓋、錢湯研究、座蒲團、朝顏(小便斗)、富士山、路上園藝、化石商店、烏托邦城鎮、異國趣味建築、二宮金次郎、東京下水道調查、MR. PICTO、明治垃圾博覽會、早稻田周邊餐館統計...etc.
有體系、知性地去探討、研究、批判生活的各種面向。

今和次郎賞
吉坂隆正賞
方法
博物學、民俗學、人類學
路上觀察學
生活學
人物
柳田國男
今和次郎
吉田謙吉
今和次郎、藤森照信、南伸坊、赤瀨川原平、杉浦日向子、荒俣宏
金和次郎、吉坂隆正

今和次郎和William Morris皆以保存傳統生活美學為主,並透過大量實證調查來設計、改良不符時代需求的部分,這樣的美感教育可以深植人心,讓每個人參與。透過採集、分類、命名的博物學式考察,形成有系統、全面性的理解,有時候是因為某個斷垣殘片引發好奇心,進而興起瞭解調查的念頭,就像考古學家不會只滿足於一兩片骨頭化石,會試圖盡可能挖掘更深,尋求文獻,以拼湊出完整的圖像,考現學方法基本上也是這樣,再加上敏銳的觀察力與好奇心,其實人人都可以成為城市博物學家,為城市增加更多「眼睛」,進而促進城市的多樣性。

今和次郎發起的「日本生活學會」其宗旨如下:

「有人類的地方,一定會有生活。」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篇生活歷史。然而,今日人類的生活正遭逢危機來臨。生活有隨心所欲,也有一成不變,因此,我們將其作為主題,有體系、知性地去探討,這樣的方式,至今應該也不常見吧!我們提倡的生活學,正是將生活視為客體,並且試著將其理論化。
生活學可以說是研究、批判生活的學問,只是我們也同時希望對隱藏在生活之中的人類可能性,繼續維持住那有限的信賴和熱情。這意謂著生活學和保護生活的運動密切相關,在生活之中發現人類,再透過人類發掘生活,藉此探尋人類「生存」的意義-這就是「生活學」的立場。

我們基於此一宗旨,不侷限於既有的學問理論,成立「日本生活學會」,作為研討新學問的場所。」(1972年9月29日「日本生活学会設立趣意書」)

生活學是從考現學演化出來的一們社會科學,強調與社區環境、歷史意義相結合的生活素養研究,紮實地帶動一批批「住宅改造王」、「藝術生活家」,去年宜蘭田中央工作室負責人黃聲遠成為第一位非日籍吉阪隆正賞受賞者,這個獎項就是來自日本生活學會,台灣的媒體報導引述日本評語「正如宜蘭豐饒的自然風土一般,這些過程同樣在孕育人。在如此令人欣羨的環境之中,建築誘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人又催化了建築的完成」、「重視矛盾歧異,從而創造出生動豐富的態度」、「勇敢地留下混雜,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真相」、「非常符合吉阪隆正賞之精神」,也就是上述日本生活學會之「探尋人類『生存』的意義」的具體實踐,這根本就是台灣高中藝術生活的理想,也正是這一切說法的具體典範。

從德國浪漫主義開始的博物學,到江戶博物學與明治維新時代的藝術人才養成與考現學,再到戰後的路上觀察學與生活學,這條歷史軸線其實已然很清楚地提供給我們豐富的養分,接下來就是如何汲取、轉化成為我們課堂上的課程,也就是這一系列長文的最後一段——作法,請待下回分解。


參考書目
Andrea Wulf著 陳義仁譯,「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2106,台北市:漫遊者文化
今和次郎著「今和次郎採集講義」,2012第二版,京都市:株式会社青幻社
藤森 照信、荒俣 宏 著,「東京路上博物誌」, 1987,東京:鹿島出版社
日本生活學會:http://lifology.jp/

好書推薦
原文作者: Barbara Kingsolver
譯者: 張竝
繪者: 朱疋
出版社:果力文化


這裡,是神祕未開發的蠻荒大陸,是康拉德筆下難以馴化的黑暗之心;
這裡,也是鑽石象牙黃金橡膠棕櫚樹之地,是西方貪婪之眼必取的珍寶與礦脈。

Bangala,班加拉,剛果語,指珍貴之物;當發音微異,指毒木,白色樹液含劇毒。當美國白人牧師對著非洲剛果人布道時高喊「耶穌是班加拉」時,眾人聽到的卻是「耶穌是毒木!」——讚美主,哈利路亞!因為耶穌會使你騷癢難耐!

白人牧師堅信自己不講其他,只講真理和福音,但在這非洲紅土之上每時每刻寫下的,卻是一部「毒木聖經」。

一九五九年,美國浸信會白人牧師普萊斯帶著妻子和四個女兒來到比屬剛果傳教,欲在這片暗黑之地「拯救」非洲人的靈魂,迎來的,卻是一家人失序的開始。隔年,比屬剛果宣布獨立,突如其來的自由與生搬硬套的選舉制度,讓這塊土地上兩百多個非洲部族陷入了混亂;一年後,美國為了自身利益,隔海策劃了一場暗殺新總理的行動……

蠻荒、文化、政治、暗殺的衝擊動盪,捲動了每個人的生命;自然中一物吃一物,人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危機悄然潛伏,瘟疫般的暴雨與嗜血的政治獵殺,在同一天展開……

這五名被歷史與罪責俘虜的女性,她們的雙眼看見了什麼?

該如何穿越命運的叢林,走出自己的救贖?


藝術生活教師教學意見交流表單
您是藝術生活科教師嗎?有任何教學現場相關意見及經驗,歡迎與我們交流。

藝文連結
■       國美館電子報
■       北美館活動表
■       表演藝術聯盟
■       公視-表演打天下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建議
    若您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下列方式與我們連繫,感謝!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
電子信箱:hsnuartcenter@gs.hs.ntnu.edu.tw
聯絡電話:02-2707-5215 #173
傳真號碼:02-2709-8023
通訊地址:10658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3號(國立臺灣師大附中)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網站:http://site.hs.ntnu.edu.tw/artcenter/
藝術生活學科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rtsandlife

備註
    本電子報所轉載之連結內容,其圖、文著作權均屬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敬請來信告知,學科中心將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