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弁言
學科中心在這102年歲末時刻祝福大家-聖誕快樂,本期電子報內容依例包含相關研發會議、教學資源等活動照片剪影蒐整,並提供近期藝文活動資訊連結。好文分享系列有由兩廳院提供戲劇、舞蹈等表演藝術相關之藝文線上閱讀,本月的世界藝饗系列—台灣篇(下)將介紹台灣藝術「軟」實力,淺談現今活耀於音樂、視覺、舞蹈、戲劇等人物。
本月紀事
■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有出版品囉! 《初始》
■
教育部102年度看見美聽見美圖文創作類、音樂標語得獎名單的得獎名單已經出爐了!
http://artlife.hs.ntnu.edu.tw/2013aeaward/news.htm
■
12/10表演藝術類教材專家諮詢會議
播放並分享102年拍攝成果,同時介紹教學資源光碟內容,本表演藝術教學影片將於12月底前寄送至全國各高中職學校圖書館存藏,藉由經驗傳承,並討論103年度表演藝術教學影片拍攝事宜。以及安排103年表演藝術類教師增能培訓工作坊等講座暨研習課程內容討論-除國內表演類專家教授外,將增聘外籍專家進行講座指導。
■
12/17研發小組(第二組) 教案研發執行工作會議
本次會議主要討論內容以褚天安、劉美芳老師研發教材:藝術生活-微旅行(都市偵探)教案執行實例探討,強調本課程進行宜更重視鑑賞、評論,深化心靈與環境之間的感受,並非只是課程活動化。未來相關教學成果展現以文件化的方式呈現,將隨資料夾配置漂流校園中。
■
12/23校園藝術漂流計畫工作會議
本次會議討論103年度攝影工作坊《生命》籌備與計畫目標,參與工作坊的教師們將進行自己新的主題構思草案,透過專家沈昭良老師的引導協助讓目標有清晰的概念修正與明確地進行方向。
校園藝術攝影工作坊會議/專家沈昭良 |
世界藝饗—台灣篇(下)
文字/顏沛琳
台灣當代音樂、舞蹈、戲劇、視覺等藝術發展至今,已有許多知名人物在國際上發光發熱,例如:音樂作曲家馬水龍,他的名字被收入「世界名人錄」及「五百名人錄」,他的作品常是從本土固有的文化取材,融合東西的多方嘗試,獨特的作品風格對日後台灣音樂的發展深具啟發性,於1991年為第一位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以整場發表個人作品的台灣作曲家。
視覺藝術家林惺嶽,在藝術領域裡耕耘五十年的藝術家,以自然原生力量為元素,描繪台灣山川的壯闊雄偉與生命力,曾獲邀至法國、美國、日本、澳洲、阿根廷、中國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與發表美術論述,完成中國油畫百年史、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等美術鉅作。
林惺嶽作品/擷取自網路 |
http://www.tfam.museum/TFAM_Exhibition/exhibitionDetail.aspx?PMN=1&ExhibitionId=442&PMId=442
舞蹈藝術家許芳宜是台灣第一位站上國際舞台的女性舞者,她於1999年晉升為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並獲得舞評家及觀眾讚賞,被媒體譽為「美國現代舞之母瑪莎.葛蘭姆的傳人」。2005年美國《舞蹈雜誌》(Dance Magazine)將她評選為該年全球最受矚目的二十五位舞蹈工作者第一名。2008年獲選歐洲《舞蹈雜誌》(Ballettanz magazine)贊許為「傑出女性舞蹈家」。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形容「舞台上的芳宜,總是讓你捨不得將視線移開,深怕眨了眼,便錯過她任何一個精采的演出片段。」
許芳宜/不怕和世界不一樣 |
90年代台灣劇團蘭陵劇坊扮演著重要角色,受影響劇團有紙風車、屏風、九歌、金枝演社等。以上大劇團仍活耀於藝文界,還有小劇場如:大開劇團、偶偶偶劇團、禾劇團、黑眼睛跨劇團等等。
除此之外,音樂、舞蹈、視覺三大類藝術新生代在創作活耀度表現不亞於前輩們,例如:音樂創作張瓊櫻2011 年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22 屆傳統與藝術類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為該獎項歷年來首位女性作曲家且年紀最輕之得獎人,得獎作品《射日》。
舞蹈編舞家姚淑芬與何曉玫,即將在兩廳院同一場演出分別展現《蒼穹下》、《親愛的》兩支舞作,這是一種「關係」的實驗並曾獲二○一一年台新藝術獎百萬首獎。
第4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我去旅行Ⅴ》,視覺行動藝術創作湯皇珍以旅行做為一件作品。至今本系列已進入第七件作品《我去旅行VII/廣場旅人》的完成展出,「如果完全了解一個地方,就叫做找到家的話。」湯皇珍坦言旅行一趟,哪裡都不像是她的家,或許她喜歡某個旅行地,也或許擁有許多對家鄉的理解,但這都無法真的進入理解與認同「家」的世界。
湯皇珍/我去旅行 |
此系列作品是將她心中「旅行」的行為與意涵融入了當代藝術創作的背景元素。
參考資料:
兩廳院藝文線上分享
■
禁忌之戀 四百年後依舊撞擊人心 唐納倫新詮《罪.愛》 從女主角的視角出發
文字 林大貂 英國皇家中央演說與戲劇學院碩士
導演唐納倫透過與演員的即興排練及其犀利的劇本剪裁功力,並運用大量現代音樂與舞蹈,將《罪.愛》原本詹姆士一世的背景轉換至現代;原劇的空間背景隨故事發展轉換,而唐納倫版本則將主要表演空間放在安娜貝拉的寢室,在空間設計上隨著演員即興排演而發展出一個青少女的房間,包含宗教與流行文化的關係與暗示,同時利用這個空間與角色的連結,將視角轉至以女主角安娜貝拉出發。
唐納倫<罪.愛>/兩廳院提供 |
「我的命運已將我指向死亡;當我花愈多力氣去愛,我的希望愈渺茫:我已能預見必定的毀滅。對我這無法治癒又躁動不安的傷口,我還有什麼判斷或力氣能運用的呢?我已徹頭徹尾想過了,不過只是徒勞。」喬凡尼(Giovanni)與妹妹安娜貝拉(Annabella)炙熱的愛最終還是將兩個年輕的靈魂導向死亡一途。
一六三○年代,詹姆士一世後期(Jacobean Era),英國劇作家約翰.福特(John Ford,1586-1639)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寫下了《罪.愛》這個禁忌之戀,不僅借此引介了新的劇本結構與風格,在這敏感議題上為情感描寫做了大膽的衝撞與突破,同時也是給觀眾的一個挑戰:喬凡尼與安娜貝拉究竟僅是這社會秩序下的產物,還是無辜的犧牲者?觀眾能同理兩人的困境嗎?而誰又該為這悲劇負責?
與《羅密歐與茱麗葉》異曲同工
《罪.愛》的故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帕爾馬 (Parma),劇中的兩個主角,喬凡尼與安娜貝拉,在哥哥喬凡尼完成大學學業返家對妹妹安娜貝拉告白之後,開始這段不被社會接受的戀情。於此同時,已屆適婚年齡的安娜貝拉,正有幾位追求者期望博得她的青睞,兄妹倆深知對彼此的感情雖深厚,在這樣緊密的血緣關係下是不可能會有結果的,安娜貝拉因此接受父親佛羅瑞歐 (Florio) 的安排,嫁給了貴族索藍佐 (Soranzo)。兄妹兩人的戀情與索藍佐的關係,卻在安娜貝拉婚後被發現懷孕而產生變化,遂將全劇引致悲劇收場。
■
一個舞台兩支舞 她們說「人」的故事 姚淑芬《蒼穹下》+何曉玫《親愛的》
■
數百年積累 「戲劇之都」名副其實! 倫敦劇場生態概述
文字 魏君穎
從一五六七年起,倫敦就有專業劇場的出現,更在王室與政府政策的推動下,步步積累數百年,才有當今蓬勃的「戲劇之都」!近年面對低迷經濟的困境,倫敦劇場經營者亦致力創新,讓藝術推廣與創作能量持續發熱。而整體劇場產業的分工精細,包含研究與劇評的持續不輟,都讓倫敦的劇場生態得以豐富健全。
藝文連結
研習與講座資訊
■ 國立臺灣美術館102.12.21〈六〉下午2:00~4:00講題:日常的動員講者:顧世勇/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所長
■ 國立臺灣美術館102.12.14〈六〉下午2:00~4:00講題:日常的美學實踐講者:吳瑪悧/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
■ 高雄市立美術館第四季城市講堂
12/29講題:幻影 主講人:陳文祺/本展偕同策展人
建議
■ 若您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下列方式與我們連繫,感謝!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
聯絡電話:02-2707-5215 #173
傳真號碼:02-2709-8023
通訊地址:10658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3號(國立臺灣師大附中)
備註
■ 本電子報所轉載之連結內容,其圖、文著作權均屬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敬請來信告知,學科中心將立即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